鹅口疮是一种发生于口腔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属于霉菌感染,由于此种霉菌在显微镜底下看起来圆圆的、一颗一颗,长得很像念珠,故得此名。
若宝宝的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会造成两颊内侧、舌头上或上下唇内侧出现类似奶垢的白色斑点,在擦拭或喝水后不易脱落,如果用力擦拭反而会受伤。
同时由于口腔不舒服,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宝宝出现食欲下降、情绪躁动、不好安抚…等情况,倘若久久不愈,更会因为难以进食、连喝水或吞口水都痛到无法忍受,而影响宝贝的健康,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突然不太愿意喝奶,尤其是由妈妈亲喂母奶的宝宝,有排斥吸吮乳头的情况,有时饿得受不了,吸两口又马上停止或边吸边哭,就要留意宝宝口腔内是否出现这种像是「清不掉的奶垢」的鹅口疮,倘若发现,就必须尽快就医。
通常霉菌都是在人体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才会造成感染,一般健康成人并不容易被侵犯,因此,鹅口疮在1岁以下婴幼儿身上发生的机率较高,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发展得还不够成熟。
此外,宝宝在生病时也较容易感染鹅口疮,因为疾病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例如:长期感冒或肠胃炎,持续超过1个星期以上,就有可能被白色念珠菌侵袭。
亲喂母乳的妈妈在哺乳前如果没有将乳头清洁干净,或是宝宝的奶嘴吸了一整天、上面沾满口水、甚至曾经掉在地上,空气中和地表的白色念珠菌很容易附着于上,宝宝以口腔接触时,就有可能感染鹅口疮,但凡接触到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服、玩具…等物品都有机会发生。
有些宝宝因为本身有过敏的问题(如:过敏性鼻炎、气管过敏…等),可能会在口腔内使用局部性的类固醇喷剂,如果喷完一段时间之后,没有藉由漱口的方式将口腔内残留的类固醇清洁干净,长期下来,由于类固醇具有抑制人体免疫力的副作用,会局部性地造成口腔黏膜的免疫力下降,这时如果再接触到白色念珠菌,就很容易感染鹅口疮。
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容易引发鹅口疮,例如: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因喉咙扁桃腺的感染、或中耳炎而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抗生素会把口腔和肠道内的好菌消灭,造成菌丛的不平衡(细菌被杀掉,霉菌趁机增生),如此一来也容易造成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感染鹅口疮一开始会在口腔内形成不规则的白色膜状分布,这是由于白色念珠菌的大量繁殖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受损,形成一块一块的区域,孩子会因此而觉得疼痛。如果将白色黏膜刮除并不会对整个病程有所帮助,反而会造成轻微的出血或发炎状况,使情形更加恶化。
通常经过治疗,白色块状的病灶就会慢慢缩小,大约在1~2天内病况就会改善许多。
如何区辨鹅口疮以及一般因火气大所造成的口腔溃疡?火气大造成的口腔黏膜溃疡、或是疱疹性齿龈炎、肠病毒所引起的溃疡,通常刚开始都是以红疹的形态出现,接着会起白色的圆形点状脓疱;而鹅口疮则是一开始便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大范围的白色薄膜。
除非当鹅口疮的病况较为严重、不舒服的感觉较为强烈时,有些已长牙的孩子可能会用牙齿去咬病灶,才会另外形成类似火气大所引起的圆形点状溃疡。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11208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