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9月23日,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分,秋分到来之际,人们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此时气温开始下降,空气变得干燥,日常的养生策略也需要调整了,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秋分到来后,人们需要注意的养生事项。
一防:适当“秋冻”防感冒
秋季气温稍有下降,虽凉却不是很寒冷,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如果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寒冬时节更加容易患病。如果适当“冻一冻”,则有助于增加人体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但是“秋冻”不能毫无限制。秋分后气温下降,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避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早晚温差增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人们秋分后进行“秋冻”,却不能冻脚,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光脚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引发感冒。晚上临睡前热水泡一会儿脚,也是不错的秋季养生方法。而对于体质较弱的幼儿和中老年人来说,“秋冻”更需谨慎。
二收:收敛神气适当运动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在这个时节,要顺应气候进行一些耐寒锻炼的健身运动,以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多变与气温逐渐降低的能力。
秋分时节,人们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三调:益气清肺防秋燥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在饮食摄养上,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补肺,所以要尽量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同时秋燥易伤津液,宜多食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甘蔗、梨、苹果、葡萄、芝麻、鸭肉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但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四养:调适不良情绪
秋天景色萧瑟,易使人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因此,在秋分时节要特别注意调适心情,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贴秋膘”多用“蒸”的烹饪方式
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一些养生专家认为:秋天容易燥热,“贴秋膘”时应多用“蒸”的烹饪方式,这样做能最大程度保住食物的色香味,避免受热不均和过度煎炸造成营养成份的破坏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蒸菜所含的多酚类营养物质,如黄酮类的槲皮素含量显着地高于其他烹调方法,因此趁着秋天多摄入些蒸肉、蒸汤等,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4210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