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正常鸡蛋的7种类型
异形之一——“橡皮蛋”
在诸多“假鸡蛋”报道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质地像橡胶,弹性异常大的“橡皮蛋”。不过,这样的奇异特性并不是它作为假鸡蛋的明证。蛋鸡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棉籽饼粕就可能造就这样的异常鸡蛋。
棉籽饼粕是棉籽榨油后剩下的固体残渣,用压榨法榨油得到的是棉籽饼,用浸提法得到的则是棉籽粕。棉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是畜牧业的饲料来源之一。但是,它的氨基酸配比并不均衡,同时又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只能作为对玉米、豆粕等常规饲料原料的补充。
如果棉籽饼粕饲喂用量过高或者未经脱毒处理就使用,会使畜禽中毒。此外,其中的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等成分能与色素结合使蛋清、蛋黄变色,并将蛋黄中的脂肪转化为硬脂酸而使蛋黄呈橡胶状,以前就有类似的案例和实验[2][3]。甚至,测定它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会出现符合国家标准的结果[4],造假者是不会花费功夫用蛋白质、脂肪原料去模仿那些营养含量的。另外,长期放置、或者饲料重金属含量过高也有可能使鸡蛋变成橡胶状而不堪食用。
异形之二——“变形蛋”
有些鸡蛋从外表看上去就比较歪瓜裂枣:它们可能呈现过圆、过长、过扁、过尖等奇形怪状。这并不是做蛋壳的硅胶模具变形了,而有可能是输卵管发生形变(比如应激收缩、感染炎症等)挤压鸡蛋所致。
异形之三——“蛋包蛋”
还有的鸡蛋会出现“蛋包蛋”的现象,有两层蛋壳。这是由于输卵管出现逆向蠕动,让刚形成的鸡蛋又“回炉包装”了一次。
异形之四——“无黄蛋”
至于烧烤摊上出现的“无黄蛋”,母鸡也有本事生出来——那是因为它的产卵构造误将大块蛋白当做蛋黄包裹了起来。这种蛋一般体型较小,因此更可能作为淘汰品流入不正规摊位。
异形之五——“蛋坚强”
有些鸡蛋买回来会发现蛋壳内膜厚而发白,容易剥离。蛋壳内膜是由糖蛋白及复杂多糖构成的纤维状膜,在中药中称为“凤凰衣”,久放就会失去生物活性,变得像纸一样,煮过的蛋会更明显。如果壳膜过厚,则有可能是膜形成后又退回上一步多“刷”了一层,与“双壳蛋”原理类似。
异形之六——“蛋无界”
正常的蛋黄外面包裹着一层蛋黄膜,它可以隔绝蛋白,维持蛋黄的球状。鸡蛋受到剧烈的颠簸,或者放置过久,蛋黄膜就可能失去弹性、破裂,导致蛋白蛋黄混在一起,形成散黄蛋。另外,细菌侵入鸡蛋,破坏蛋白质结构及膜结构,也会引起散黄。
异形之七——“贴壳蛋”
鸡蛋的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的蛋黄总能保持在蛋白的中心而不因重力的作用在蛋内上浮(蛋黄含大量脂肪以致密度较小)。这是由于输卵管通过扭转蛋黄,将它两端的浓蛋白扭成了两条系带,蛋黄才能固定在中央。假鸡蛋难以做出这种系带。但鸡蛋久置后,蛋白系带也会慢慢失效造成蛋黄上浮贴壳。这可以作为鸡蛋新鲜与否的参考指标。
二、辨别假鸡蛋的6种方法
第一:闻气味,你买鸡蛋的时候可以拿起来问一下,真鸡蛋有蛋腥味,而假鸡蛋是石灰味道,如果你的味觉不灵敏就要用一下的方法了。
第二:看鸡蛋外形。我发现我买的这批鸡蛋,在鸡蛋大头端附近都有一个圆周痕迹,像北极圈那样,但是很不明显,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我猜测假鸡蛋由空的真鸡蛋壳组装而成,顶部采用一定的技术把它密封完整。
第三:拿起来晃动,没有变质的真鸡蛋随便晃动,不会感觉鸡蛋内部摇晃,而假鸡蛋开始晃动时,鸡蛋内部不会晃动,毕竟里面是谁和树脂化合物,多晃动几下它就开始摇晃了。
第四:煮熟看,真鸡蛋煮熟后鸡蛋的大头端会有个气泡,拨开后,蛋清上有个凹陷,而假鸡蛋却没有。
第五:煮熟看蛋黄,假鸡蛋蛋黄撕开是感觉是胶状的,真鸡蛋直接是面面的粉状的。假鸡蛋的蛋黄弹性十足,可以摔在桌子上并立即会弹起,真鸡蛋会摔烂掉。
第六:口感。假鸡蛋的蛋黄放在嘴里咀嚼后是胶状,不会感觉噎人,真鸡蛋感觉面面的噎人。
三、人造假鸡蛋背后的经济利益
科学角度
专业人士认为,依据技术条件,以低于真鸡蛋成本的价格用非生物的方法人工造出假鸡蛋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可以乱真的蛋壳根本无法人工制成。制作假鸡蛋的谋利方式仅限于技术培训,声称拥有技术的培训者本人并不投入生产,付费接受过培训的人无一人按学到的办法和买回的工具如法制造出假鸡蛋,因此有人判定所谓制作技术纯属骗局。
另外,此项技术除了表演制作假鸡蛋一项用途,并无人在其它合法行业例如工艺品、玩具制造、魔术、*演出等方面应用,从逻辑上也解释不通。
真鸡蛋每个售价在0.3~0.5元之间,考虑到制假风险与违法所需的高额利润,假鸡蛋成本只能在0.1~0.15元之间才有可能盈利。假鸡蛋具有逼真的全椭圆薄壳,蛋膜,蛋清,成型蛋黄,气室等复杂结构,无法想象其成本只有0.1元左右。相比之下,一个最粗糙的塑料制乒乓球也要0.5-1元。复杂结构,易碎,更重的人造鸡蛋成本仅为乒乓球的1/5,这令人难以置信。
槟城假蛋
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消协也曾出现假鸡蛋投诉,被化验是真鸡蛋。《星洲日报》在2011年4月14日言路上发表了张立德主笔文章:品质与信心的标签,文中对所谓的“假鸡蛋”进行澄清,所谓“假鸡蛋“其实是一种不正常鸡蛋,不必大惊小怪。
无盈利渠道
大规模使用鸡蛋的企业很少,假鸡蛋又容易识别,这种企业都不可能收购假鸡蛋来做原料或销售成品。零散销售假鸡蛋则没有固定渠道,达不到盈利销量。假设销售一个假鸡蛋无成本,销售一万个只能收入5千元,而在零售市场销售万个鸡蛋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万个鸡蛋至少需要100个消费者,被当场发现造假的机会非常高。所以假鸡蛋是没有市场的。
蛋壳难以制造
任何模具都不可能制造出毫无接缝毛刺,结合线的铸体,去毛边和结合线是模具制造中长久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蛋壳的极薄易脆更是使这种“模具制造”成为神话。即使可以实验室条件制造出这种全椭圆空心无缝薄壳,其成本也不可能在0.1元附近。与此相佐证的是,任何人造鸡蛋制造的教学视频或资料,都只偏重在于如何调制出逼真的蛋黄蛋清,但对于如何制造蛋壳均语焉不详或干脆避而不谈。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卧底学习过程,也无一例外地没有制造蛋壳的过程。
无可证实物
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任科员朱宝利,2009年4月,曾在《潇湘晨报》悬偿1000元买一个人造鸡蛋,至今未买到一个人造鸡蛋。许多怀疑是“人造鸡蛋”,但经检验这些鸡蛋都是真鸡蛋。
2008年2月,朱宝利上书*总理。2008年7月,他收到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回信,内容为:“今年3—4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及总局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局组织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媒体报道反映的‘问题鸡蛋’认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市场销售的鸡蛋,以及部分媒体报道的小超市的鸡蛋,通过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
“橡皮蛋”
据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消费者投诉反映的涉嫌“人造鸡蛋”经抽查检验全部合格,消费者认为的人造鸡蛋其实就是蛋品业内被称为“橡皮蛋”的劣质蛋,橡皮蛋指的是煮熟后蛋黄有弹性,甚至可当球来抛的鸡蛋,产生原因是鸡饲料中棉籽饼比例过高。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夏延斌教授表示:“这谁看来都觉得不正常。但让我们吃惊的是,检测出来的各项指标是正常的,人造蛋如果能做到上述指标合格,成本有点高了。”
培训骗局
郓城“蛋壳之父”于2009年3月30日到郓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投案自首。经调查其并未生产过人造带壳鸡蛋,而是通过*培训资料牟利,其制作光盘10套(丢失1份),以每套150元的价格售出8套,分别售往黑龙江1套、辽宁2套、广东2套、四川1套、济宁嘉祥1套、济南1套。
特征分析
有说假鸡蛋煮熟以后,蛋黄不但捏也不碎,而且非常有弹性,甚至可以当乒乓球般打。只是亦有实验证明,正常鸡蛋冷冻在摄氏零度以下一段时间,然后将鸡蛋摇动三小时,再将鸡蛋煮熟,蛋黄亦会因物理变异而变得有弹性。这种情形在现实上有可能出现于霜冻后再经历长途运输的状况。所以单凭蛋黄有弹性,并不足以分辨假蛋。
四、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假鸡蛋的身影
假鸡蛋是否存在
假鸡蛋是否存在仍有较大争议。大部分观点认为认为假鸡蛋不存在,仅仅是一个技术培训骗局。史无一例有实验室鉴定意义的假鸡蛋存在,被人声称买到的“假鸡蛋”,经鉴定均为过期变质蛋、孵化蛋等真鸡蛋,而非化工合成品。
从常识角度分析
从常识上说,如果用机器做,出来的鸡蛋应该是都一个样的。如果一批鸡蛋长相都一样,也就不能乱真了。当然也可以做成不一样的,但是成本就提高了。而且有人做这种机器,说明已经实现了规模生产,而且就有地方可以买到机器,我们就更容易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所以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如果用手工做,成本本身就比较高。
从工艺角度分析
从工艺上说,为了不留下接缝,做出基本可以乱真的假鸡蛋的最后一步一定需要在一团软性物体的表面喷涂一层均匀的碳酸钙,并且由于内部蛋黄蛋清是不定形的,塑形也要在这一步完成。想想商店里常见商品的制作工艺,再比较一下这样的工艺,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成本得有多高你可以想像。
从经济角度分析
从经济上说,真鸡蛋价格很低,成本也很低。所以想要以此牟利,产量要更大,成本要更低。如前所述,产量很难大,成本很难低。所以理性人想靠卖鸡蛋发家致富,还是去养鸡比较合算。我以前看到过一个广告,说半小时可以做一个鸡蛋。那么一天工作10小时的话,能做20只鸡蛋。假设雇工来做,一个月至少得给1000吧。平均每个鸡蛋制作成本1.67元。直接养母鸡多简单。
异形蛋
由于鸡蛋的运输储存不当,比如路途颠簸、温度苛刻、放置过久等,都会导致其内部结构遭到破坏,生理生化特征发生变化,产生一些“异形蛋”。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9721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