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但很多人对于七夕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七夕节历史由来是什么呢?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历史由来
七夕节诞生与封建礼教的关系
七夕节又称为七巧节,这个节日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汉朝时期。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证明在当时已经有七巧节这一传统节日。
七夕节的产生随着当时经济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由于纺织技术有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古代淳朴的劳动人民,就为纺织技术的起源增添了一定的神话色彩。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诉说纺织技术的渊源,这其实就是牛郎和织女传说的源头之一。
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5088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