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蒲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蒲月刚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泛博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发源有很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蒲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练习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由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流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流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
端午节发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流动都是健康向上的。跟着社会的提高,端午节徐徐发展成为内容丰硕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为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端午节中的划龙舟、吃粽子很好地留存下来,并获得健康发展。有鉴于此,端午节的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应加以科学的引导,使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流动更为丰硕。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54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