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台湾和香港的同胞如何看待朱家骅先生,反正大陆像我这年纪,看到他名字,首先会想到中统特务。考察上个世纪的历史,主管教育的最高长官,大多数时间,始终是个不咸不淡的角色。
说不重要也不太妥,蒋委员长在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兼过教育部长。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教育部长干的时间最长的两位,一个是陈立夫,一个是朱家骅。两位都是浙江人,都是中统的大特务头子,最初学的专业都和地质采矿有点关系。
为什么教育部长要和中统特务有关呢,这个问题真让人搞不明白。受过去的电影影响,中统和军统的形象多少有些漫画,戴着礼帽,长衫里面掖着枪,就是个小流氓腔调。还有什么这个党部那个党部,电影上常常出现,都是反面人物,究竟什么组织机构,从未真正搞明白过。
难怪我们会搞不明白,连从旧社会过来的学者容庚,也始终搞不明白什么是宣传部,什么是党部。1949年以后,他老先生去宣传部汇报工作,尽管有人事先打招呼,他一开口,还是党部如何如何,而且一错再错,害得人家忍不住要笑。
从理论上来说,国民党的中统,有些像美国的联邦情报局,也就是俗称的FBI。事实上,无论中统还是军统,都是抗战后才有。朱家骅确实当过中统局局长,不过根据惯例,他局长只是兼职,真正负责任的是副局长,查朱的历史,和情治系统的关系也就是挂名。
朱家骅的人生轨迹,很容易跟陈立夫搞混,都是著名的党棍,都当过中组部部长,都一生追随蒋委员长,都有着欧美留学经历,朱是德国博士,陈是美国硕士。朱当过浙江省主席,陈立夫的哥哥陈果夫当过江苏省主席,当过组织部长,蒋家天下陈家党,二陈兄弟向来搁在一起说,也是让人容易混淆的原因。
印象中,陈立夫比朱家骅岁数大,因为朱总是跟在陈屁股后面,永远是他的继任,掌管中统,掌管教育部,当总干事,这官那官,很像是陈的心腹副手。其实朱家骅比陈立夫年长好几岁,只比他的哥哥果夫小一岁。
朱家骅与毛泽东同年。毛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年轻气盛的傅斯年视之为土包子;而他绝对不会想到,当时朱家骅对傅也同样不屑一顾。
众所周知,民国时代的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先生是第一任院长。1940年蔡过世,继任者就是朱家骅,他在中央研究院院长的位置上待得最久,继任者才是胡适。
肚子里没货色,在这位置上就坐不住。不说别人,单是傅斯年这样的大炮,做他的顶头上司,没点真本事显然不行。朱家骅能当院长,与他的资历有关,据说当时也得通过精英投票,陈寅恪私下还打过招呼,说我们要当回事,这院长必须在国外有些声望,不能只推举蒋先生的那几位秘书。结果,朱居然还比胡适多了4票。
按照国民党的标准,朱家骅也可以算作又红又专。傅斯年做学生时,北大一共28位教授,仅比傅大4岁的朱家骅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教德语。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精英,往往都和德语有关,蔡元培真正弄通的就是德语,鲁迅和郁达夫的德语也相当不错。
朱家骅年龄不大,却是德语界的老前辈。他曾在德国学习过工科,采矿工程系;学这个,又与出国前读同济德文医学堂有关,这学校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他还是老资格的革命党,17岁时,汪精卫在北京行刺摄政王,受其影响,他甚至想在南京刺杀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辛亥革命前,他发起组织了中国敢死团,被公推为团长。武昌起义爆发,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随黄兴去武汉支援,真枪真刀冲锋在前。
革命成功,民国政府奖励有功者,酬勋一批革命党人出国留学,名单中有汪清卫,有吴稚晖,有戴季陶,也有20岁的朱家骅。最后经费没着落,他不得不自费留学。从1914年到1924年,他两次去德国,第二次是公派,拿到博士学位,继续在北大教书,当地质系教授,兼德语系主任。
朱家骅是国民党的左派,与共产党的李大钊并肩战斗,反对北洋政府。因为被通缉去了广州,如果留北京,很可能会像李一样被张作霖绞死。此后,他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很快又成为校长。随着国民党的成功,他也在官场上一帆风顺。
成也官场,败也官场。人们羡慕成功,不屑的也是这个,尤其是和中统特务联系在一起,名望大打折扣。他还当过中央大学校长,时间很短,没什么太大建树,唯一可说的,只是知人善用,力荐了罗家伦。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15597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