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腊月,全国各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春节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在陕西华县的农村,此时家家户户都在热火朝天地准备过年,其中当以各家的主妇和孩子为主角。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华县腊月习俗。
进入腊月以后,华县的乡村就有了年气。这首先是由妇女和孩子们酿造渲染出来的。家庭女主人得要考虑一家人过年时的穿戴,腊月或早一点就要做准备,或作新衣或浆洗旧衣,做鞋帽。孩子们则是从大人口中听说要过年了,能吃好的、穿好的,就天天盼着喊着过年。
腊月上中旬各地大都有一些大的交易会、供人们备办年货。华县西关街在腊八和腊月十九各有三天大集,周围县市,甚至河南、山西许多客商都赶来,冬春生产和春节所用的各种货物一应俱全,西安一些大剧团也赶来助兴,连演多日,非常热闹。
腊月上旬各家都淘麦子磨面,中旬后,各村庄的磨子还要预约排队,有的直磨到深夜。腊月二十以后,春节就进入倒计时,逐日都大致有了安排。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日”,这一天灶王爷要携宝眷上天庭向玉帝“述职”,反映各家的持家情况,七天后的大年初一一大早又要赶回人间(灶王爷像两旁的对联就写着“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下午四点左右吃罢“晌午饭”,家家就烙“飥飥馍”。这是直径约二寸厚约一寸的圆饼,面中拌有椒盐,饼面用“拢梳”(细齿梳)压上花纹图案,是给灶王爷上路做干粮用的。这种馍不好熟,需用麦秸火烤两三个钟头。
天黑下来后,各家就将在厨房贴了一年的灶王爷像揭下来供在桌案上,献上飥飥馍、核桃、红枣和灶糖等贡品;完后,再掐上米粒大的一点灶糖粘在灶王爷夫妇的嘴上,将像烧掉。灶糖是用玉米熬制的,很甜很黏,吃时能将上下牙胶在一起。寓意将灶王爷的嘴黏住,不让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扫房”,大搞卫生。家里前前后后、角角落落都要清扫。器物当盖的要盖,当搬出的要搬出,往日的秩序全打乱了。大人们都戴上草帽,披上旧被单,给扫帚安上个长把,刷扫屋内的蛛网尘串。尤其是搭在锅灶上方遮尘芦席也要换。
尘封了一年的香炉、香筒、蜡台、桌裙等祭器物品,都要取出来檫掸。人们的衣服、脸上、鼻孔全是灰尘。干完这些事,孩子们还要到附近的崖脚找“黄沙”装香炉,为的是讨点财气和吉祥气;挖“白土”(一种颜色较白而非常细的土)和成泥水刷屋内的墙,增加一些新气。
腊月二十五以后的几天,各村院中多有杀猪宰羊的。放一小桌,烧一大锅热水,将猪放在小桌上,杀死后,投入锅中将毛根泡软拉出来褪毛,开膛取肠,这件事常需要两三个小时。周围站着许多买肉的,他们挑拣不同部位的肉,品评着膘的薄厚,与主人商讨价钱。
腊月最后三天,年事的准备进入最紧张的时日,一天两顿饭都顾不得做,凑合着吃,人们在巷道碰面时几乎连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妇女们是最忙的,蒸年馍,煮肉,炸油锅,装蒸碗,醋溜白菜,有新媳妇的人家要剪贴窗花,孩子多的人这时还要赶做最后的几针活,把孩子的衣物做妥切。
做年馍时妇女们大都结伴组合,做完你家做她家。年馍主要有贡、追往包子、枣糕和花花馍。“贡”是一种像石榴样的花馍,供敬神用。“枣糕”是将枣嵌在面卷中压挤成花状的馍,给亲戚家祝年喜的。
“花花馍”是将三个以上绕成“8”字形的枣卷拼在一起做成的三角形花馍,小的在亲戚间相送,大的供在祖宗和神前。“追往包子”是形状酷似乳房的馍,有乳头,周围还用拢梳压出一圈辐射状的花纹;馍腹中包有一块油拌面,蒸熟后呈金黄色,好吃诱人,通常只是出嫁女儿送给娘家母亲的。
进入腊月下旬,各地城镇便有一些文化人写售春联。腊月三十,中午再做最后一次清扫。房前屋后、门外院内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傍晚各家门口的门神、两侧的鲜红的对联、春帖齐刷刷都贴上了,有的村子人家门上还挂起了红灯。
下午,妇女们则忙着包饺子(绝大多数人家都是萝卜馅),晚饭吃一些外还要给初一早饭做准备。这天的晚饭,华县一例都是饺子混面条,叫做“钱串子”:饺子视作元宝,面条就是串系元宝的丝线。
除夕,万家团圆,长年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出嫁的女儿这天也不能在娘家留住。华县民间自古有说法:阎王爷三十晚上查户口。
入夜,各家的财神、土地爷、和“爷(祖宗)簿”供桌前的蜡烛全点燃了。待一切就绪后,一家人就围坐在方桌周围,旁边生上火炉;人不多时就都坐在炕上,中间放上麻叶、馓子、花生、核桃,还有柿饼,解放后日子好了,不少人家还备上“凉拼盘”和散装酒,话旧祈新,互道安福。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5644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