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这期传统节日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这期我们将去了解乞巧节最普遍的方式七夕习俗之月下穿针。月下穿针是名副其实的“比巧”,对于古人来说,节日还有一项中心主题,就是要向织女“乞巧”。那么,如何证明一个女孩是否乞得了巧?来看看吧!
七夕习俗之月下穿针
月下穿针是名副其实的“比巧”,对于古人来说,节日还有一项中心主题,就是要向织女“乞巧”。那么,如何证明一个女孩是否乞得了巧?南北朝时代的检验办法是,在翌日清晨,查看作为祭品的瓜果上是否有蜘蛛结网。到了唐宋时代,则发展为特意捉来蜘蛛放在一只小金盒内,第二天开盒观看,如果蜘蛛在盒内结出的蛛网又圆又正,就是“得巧”的佳兆。
不过,在明代,以蜘蛛结网测巧拙的做法逐渐消失,被一种新的游戏“扔巧针”取代,这一游戏同样是对女性耐心与灵巧的高度考验。其过程是,在节日前一天用水碗盛满清水置于阳光下晒,称为“晒水”。经过一天一夜,碗内水面上会形成一层由微尘、微生物组成的薄膜,叫做“水皮”。节日的午后,女伴们相约一起到院中,轮流手捏钢针轻轻丢到碗内,要小心让钢针借助水皮的托举浮在水面之上,不能沉底。
然后,大家一起观察阳光下钢针在碗底形成的投影,影子形状不同,含义也不一样。投影的样子像一把梭是最好的结果,说明织女愿意赐巧给这位丢针人,如果像个棒槌则会引来同伴们的嘲笑,因为这意味着丢针人没有得到织女的垂青,接下来一年里双手会很笨。
织女台的由来
节日来临前夕,首先要搭建“乞巧楼”,也叫“织女台”。富贵人家会在自家庭院中用竹竿、木杆、草席、丝绸等搭建一座二层的“乞巧楼”。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宫中的乞巧楼全部用彩锦围覆,高达百尺,楼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位宫女。另一种广泛流行的做法乃是将楼阁或者露台用灯笼、彩带、鲜花等加以装饰,使之在节日当夜化身成乞巧楼。一般人家没有如此铺张的财力,便在庭院内搭设一座大棚,张灯结彩,摆设香案,供设织女、牛郎的小神像或者挂画,再摆上各种祭品,作为女子们举办”巧节会“的场所。
主人家要设下丰盛的宴席,热情款待请来的一众娇客。然后大家移师到乞巧楼中祭拜牛女双星,祈求织女分赠一点巧慧给自己。接下来,便要开展节日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我们现代人会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游戏——月下穿针。据《西京杂记》所言,早在汉代,到了七月七日这一天,宫中的妃嫔宫女们便会齐聚开襟楼“上”穿七孔针。此后,纵贯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女性都要比拼在月光下把五彩线穿入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的本事。
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都是专为七夕特制的针具,往往以金银为材,针身上排列多个针眼。比赛时,参赛的女伴们按照约定的规则,把色彩不同的丝线一一穿入针孔之内,以最快速度完成者即为优胜。
到了明清时代,不再流行多孔针,改用普通钢针,要求参赛者先为一组十根细针一一穿入细线,再为一组十根粗针分别穿入粗线。
在月光下,其实不可能靠目力来“认针”,全凭的是大家在日常女红劳作中培养起来的灵敏手感,于光影朦胧里,依靠手指对于针与线的极度熟悉来完成引线入针的动作。
所以,这个活动说到底是检验年轻女性们的女红水平,而中国古代女性在针线功夫上的精湛也确实惊人,她们在月下穿针的竞赛游戏,相当于现代战士蒙起双眼拆卸枪支的训练,甚至要更为艰难一点。也就是说,传统的闺中人们几乎个个都是女红领域的特种兵!
你可能也喜欢:
节日历史介绍:世界无烟日历届主题
世界无烟日的由来:引导大家对健康重视
传统节日:2016年10月份节日大全
传统节日:2016年11月份节日大全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6121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