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
口腔在宝宝发育发展过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婴儿期他们用嘴来进食、吮吸,使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用嘴去感知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小年龄的婴儿总是把玩具往嘴里放的原因。咬东西是婴儿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无意识的。2到8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他们通过咬人或者咬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
长牙期
一般来说,4到10个月内,宝宝会长出第一颗乳牙,长牙时期宝宝会有口腔不适的感觉,会因为牙龈疼痒而咬人咬物;如果过晚地添加辅食,宝宝没有办法体会咀嚼的感觉,所以就会通过咬人来体验牙齿和口腔的感觉。
情感表达
婴儿愉快的情绪大多是在哺乳时获得的。吃饱后的小宝宝常会咬妈妈,这是他对妈妈表达感激的方式,是在表达,谢谢妈妈给我这么好吃的乳汁。而1到2岁的宝宝和妈妈玩得高兴时忽然咬妈妈,越让他松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宝宝这时的想法是,我很爱妈妈,因此忍不住用力咬一口。
语言贫乏
1到2岁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够完善,一般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常常用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家长或同伴的注意,或只是宣泄一种情绪,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模仿或者发泄
2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心强,也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很有趣,有些家长也通过轻咬,来表达对宝宝的肌肤表达亲近和喜爱,于是宝宝也会模仿着去咬人。
有时,当宝宝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心理感到不满时,也会通过咬人去发泄出来。此外,如果看护者忽视宝宝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成为他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惟一方式。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口部是一岁内宝宝满足欲望的主要途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育儿专家们都认为,宝宝在一岁半之前,应当充分满足宝宝啃咬、吮吸的需求,并且提供足够道具帮助他享受这段通过嘴巴探索世界的美妙时光。
然而,在大人的眼里,特别是老人的眼里,啃咬东西,特别是吃手,是件非常不卫生的事情,也很担心孩子从此迷上咬东西,特别是吃手指,不仅形象不好,还会影响口腔发育。
其实,这一点是不需要担心的,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到宝宝一岁半左右,随着宝宝会爬行,会行走,活动范围加大,只要父母予以恰当的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了。
很多家长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家宝宝这么爱咬东西呢?看见什么都往嘴巴里面塞简直让人崩溃,还有不少家长们还一度怀疑宝宝是不是不正常?那么,宝宝喜欢咬东西是不正常的表现吗?专家介绍称,宝宝喜欢咬东西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尤其是在长牙期的时候更为频繁,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分担心,只要加强卫生和护理即可。
1、提醒孩子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宝宝知道他不开心可以告诉妈妈,让大人帮他,不一定非咬东西不可。
2、给宝宝一样东西玩,让他咬咬,如干净的手帕之类的。宝宝要发脾气时,可以给他一点暗示,他会咬手帕而不是咬同伴或者父母了。
3、寻找原因,发现宝宝咬东西的原因后,针对性的解决。
4、当发现宝宝在咬东西时,可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例如轻轻地移开小手儿,不可打骂、恐吓,以免引起宝宝更大的心理伤害,或更加强咬东西的欲望。
5、如果宝宝正处于长牙期,需要通过咬东西磨牙,那么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棒或牙胶,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些可以咬的小玩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父母要格外注意玩具等用具的清洁。在宝宝咬玩具过于频繁时可以通过和宝宝说话,听音乐,看图片、玩游戏等方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的认知丰富些以后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的。
6、必要时带宝宝去看看医生。
1、当发现宝宝在咬东西时,可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例如轻轻地移开小手儿,不可打骂、恐吓,以免引起宝宝更大的心理伤害,或更加强咬东西的欲望。
2、如果宝宝正处于长牙期,需要通过咬东西磨牙,那么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棒或牙胶,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些可以咬的小玩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父母要格外注意玩具等用具的清洁。在宝宝咬玩具过于频繁时可以通过和宝宝说话,听音乐,看图片、玩游戏等方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的认知丰富些以后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的。《点击进入,为宝宝挑选合格安全的磨牙棒或磨牙胶。
3、针对宝宝通过咬东西发泄情绪的情况,父母可以提醒孩子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宝宝知道他不开心可以告诉妈妈,让大人帮他,不一定非咬东西不可。
4、如果宝宝喜欢咬人以表示愤怒,父母可以给宝宝一样东西让他咬咬,如干净的手帕之类的。宝宝要发脾气时,可以给他一点暗示,告诉他咬人是不正确的行为。
5、如果宝宝咬人从偶然变成长期的习惯,那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大人有必要带宝宝去看看医生。有个3岁宝宝爱咬人,妈妈怎么安抚说服都没用,只好带他去看医生。医生发现是由于药物过敏的缘故,医生调整了宝宝的药物,他咬人的毛病就慢慢改掉了。长期地经常地咬人,还意味着宝宝可能处于一种不快的情绪中,环境的突然改变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种状况,有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多赋予一点关心,这类情形就会改变。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211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