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病因是冠状动脉的心肌内段,尤其左前降支的心肌内段,在收缩期可受到挤压,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
二、概述
绝大多数人的冠状动脉行走于心外膜下,表面没有心肌覆盖。如果冠状动脉某一段深入到心肌内,则覆盖在其上的一束心肌纤维即称为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当心肌收缩时,心肌桥可挤压该动脉段,可能会引起远端血供减少而导致心肌缺血,加之近端血管常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遂可引起心绞痛。
三、发病率
心肌桥在人群中发生率还是很高的,据统计,5 %~ 12 %的人会有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发现率为0. 5 %~2. 5 %
。以男性多见,占87 %~89 %。常见部位在左前降支的近、中1/ 3 处。心肌桥一般为单发,也可以有多个。
一、临床表现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
1.表浅型
因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纵深型
因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如果心肌桥并发冠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即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桥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大多数心肌桥不引起临床症状,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猝死。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表浅型往往没有症状,纵深型会由于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猝死。发病年龄往往在中年以后。
二、临床分型
1.表浅型
冠脉表面的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纵深型
冠脉表面的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如果心肌桥并发冠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即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桥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更易出现心肌缺血。
心肌桥的检查:
1.冠脉造影
若发现冠脉收缩期狭窄或合并舒张期松弛延迟现象,则提示有心肌桥存在。但冠脉造影只能检出那些对冠脉血流产生显著影响的心肌桥。心肌桥的检出与其长度、肌桥纤维的走行方向、心肌桥与相关动脉间的组织有关。有些心肌桥由于其近端的冠脉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其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冠脉造影常不能发现心肌桥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2.冠脉内多普勒检查
发现心肌桥部分冠脉血流速度在舒张早期显著升高呈一峰值,很快又下降,继之呈一平台,直至收缩期再次下降。峰值的出现是由于冠脉内最大灌注压的存在,并相应出现血管面积的持续减小,导致心肌桥两端出现显著的压力阶差,当心肌桥舒张期松弛时,两端压力阶差消失,血管面积迅速扩大,血流速度也很快下降。
3.血管内超声
可发现心肌桥近端冠脉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脉内多普勒探得冠脉内血流储备减少。
心肌桥剥离术及治疗:
心肌桥的治疗原则是减轻心肌桥下壁冠状动脉的压迫,对有症状的心肌桥及心肌桥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引起的心绞痛对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和抗血小板药物有效。
2.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应行手术治疗。有两种术式即心肌桥切除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1)心肌桥切除术适用于表浅型,在常温全麻下找到心肌桥予以切除彻底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恢复其远端血流。单纯型心肌桥切除术者很少往往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进行。
(2)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纵深型或合并动脉硬化性狭窄者。可在常温全麻下、常温体外循环下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心肌桥剥离术安全吗?
心肌桥手术不是很很危险,但也属于比较大的手术,不过心肌桥属于一种生理性的发育异常所致,通常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481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