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炎另一种称呼为肝囊肿,肝囊肿多数症状较轻微,常偶发现上腹无痛性肿块,腹围增加或有肝区胀痛、食欲不振、喛气、恶心、呕吐、消瘦。若囊肿增大压迫胆总管则有黄疸,破裂可有囊内出血,代替囊肿扭转可有急性腹痛,肝肿大但无压痛,约半数患者有肾脾、卵巢、肺等多囊性病变。
简介
肝囊肿(非寄生虫性)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潴留性囊肿和先天性多囊肝为多见。单发性肝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常位于肝右叶。多发性肝囊肿,比单发性多见,可侵犯左右肝叶,多发性肝囊肿约50%左右可合并多囊肾。
分类
潴留性肝囊肿:为肝内某个胆小管由于炎症、水肿、瘢痕或结石阻塞引起分泌增多,或胆汁潴留引起,多为单个,也可因肝钝性挫伤,致中心破裂的晚期。病变囊内充满血液或胆汁,包膜为纤维组织,为单发性假性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或胎儿期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呈囊性扩大及肝内胆管变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为多发。
病因
肝囊肿绝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多是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在胚胎时发育异常,或胎儿期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进而导致胆管近端呈囊性扩大,局部增生、阻塞而形成囊肿。另外还有一种是潴留性肝囊肿,主要是因为肝内某个胆小管由于炎症、水肿、瘢痕或结石阻塞,或胆汁潴留而形成的,多为单个。
因为这种病没有明显的的症状,但是如果肝囊肿特别大时就会压迫胃,导致患者出现一些肠胃方面的症状,病人有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当肝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使患者肝区疼痛、腹胀。所以肝囊肿的患者也要尽早进行治疗,肝囊肿可以通过CT查出来,比较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肝囊肿切除术:
即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以往治疗肝囊肿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切口长、创伤大、恢复较慢,还可伴有开腹手术的其他常见并发症,目前已较少单独应用,仅在一些需要同时处理其他病变时应用。
无水酒精治疗:
超声引导下肝囊肿无水酒精治疗主要是通过酒精浸泡囊壁使上皮细胞脱水、变形、坏死并丧失分泌功能,继而囊壁皱缩粘连,最终囊肿消失。此种治疗肝囊肿的措施虽然创伤较小,但治疗不彻底,需反复穿刺抽液,容易复发、合并感染,仅适于体质较弱的老年和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微创手术:
即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肝囊肿首选最佳的方法, 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特点。这种肝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微创器械,利用腹腔内窥镜,腹腔内照明和电子摄像系统,在体内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1.囊肿穿刺抽液术:
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抽尽囊液。此法操作简单,可重复穿刺或穿刺后置管。穿刺前须排除肝包虫囊肿后方可实施。应严格无菌技术,避免囊内出血及脓肿形成。
2.囊肿“开窗”术:
用于囊肿位于肝的浅层且无感染或胆管与囊肿无交通的情况。切除部分囊肿顶壁,吸净囊液,使囊腔向腹腔内开放。若囊肿并发感染或囊内有陈旧性出血时,开窗后清理囊腔,并将部分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腹腔内置“烟卷”、血浆管引流。若囊液染有胆汁时,清理囊腔,确定无继续溢漏胆汁后,再实行大网膜填塞囊腔。
3.囊肿外引流术:
用于囊腔内有溢漏胆汁又不易找出胆管开口,或囊壁较坚厚及感染严重的囊肿。
肝囊肿是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有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分先天性、创作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临床多见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分单发性和多发性。单发性肝囊肿多见20-50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肝右叶。多发肝囊肿多见40-60岁女性。
多无肝炎、肝硬化背景;AFP阴性,肝功能多正常。先天性肝囊肿生长缓慢,小肝囊肿常无症状,通常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因压迫邻近脏器而出现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不适,右上腹肿块、肝肿大,如合并感染则有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囊肿的首选方法;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可明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形态和数目。多发肝囊肿还就检查肾、肺、胰和其它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畸形。
小的肝囊肿又无症状者,不需特殊处理,只要定期复查即可。大而又出现症状者,应给予适当治疗。有的肝囊肿治疗时也不必开刀,可以在超声波的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体术。有些囊肿需手术治疗。
对于孤立性肝囊肿除非发生囊肿破裂、囊蒂扭转或囊内出血等并发症,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外,择期手术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自觉症状而定。体检中偶尔发现的无症状的孤立性肝囊肿可以暂时采用保守治疗,利用超声检查定期观察,需要警惕恶变的的发生。大的肝囊肿有症状出现者最好施行手术治疗,因为穿刺抽液等保守疗法一般容易复发,并且带来细菌污染可能。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的质量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的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并参照中国人民目前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中国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14kg,薯类3kg,豆类1kg,肉1.5kg,鱼0.5kg和水果1kg。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中蛋白质量已有明显增高,因此中国患胆色素结石的人数已有减少的倾向。但在中国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胆色素结石仍很常见。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534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