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一般主要与年龄、劳损、外伤、姿势不正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因素如下:
1.年龄因素
人体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由于运动磨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退行性改变,绝大部分60岁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时均可发现腰椎的骨刺形成,椎间隙狭窄等退变老化现象。
2.劳损因素
腰椎的退变过程,除随年龄变化以外,还与腰椎劳损有很大关系,腰椎长期受到反复劳损以及过度活动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则有可能加速腰椎的退变,使椎间盘突出,骨刺的形成并不断增大。
反之注意腰部的休息和保养,就可以减缓腰椎的退变速度和骨刺的进展。
3.外伤史
青少年时代的腰椎外伤,也是中年以后发生腰椎骨质增生的重要外因。
4.姿势不正确
腰椎骨质增生症年轻患者主要是与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同时姿势不正确导致睡软的席梦思床垫,长时间睡姿不正确也会导致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病变,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腰椎骨质增生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
腰椎骨质增生的早期症状为腰腿酸痛,程度较轻。腰椎骨质增生发病缓慢,早期症状较为轻微,不易被患者引起重视,仅表现为腰腿酸痛,时轻时重,尤以久坐、劳累后或晨起时疼痛明显,适当活动或休息后减轻。
随着腰椎骨质增生的严重,会出现椎间盘退变,椎体变形,相邻椎体间松弛不稳,活动时感觉腰部僵硬,疼痛无力。退变后形成的骨赘刺激,可使腰部僵硬感更加明显,休息时重,稍事活动后减轻,过劳则加剧。
腰椎骨质增生严重时,增生物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可引起腰部的放射痛,也可以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麻木。椎体前缘增生及侧方增生时,可压迫刺激附近的血管及植物神经产生机能障碍。
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
在治疗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对腰椎骨质增生的防治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腰椎骨刺既有内平衡(腰椎骨、关节、椎间盘等)结构的退变、增生、错位、炎症及自身免疫性反应等病理改变,又有腰部肌肉、韧带等外平衡的失调。在治疗时要同时兼顾,内外同治。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刺,而是在于消除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也可辅助采用热敷、理疗、按摩与牵引等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或用小针刀减轻对神经压迫。
中医景对骨质增生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理主要是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瘀、疗骨祛湿、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的功能,具有作用持久、治疗彻底等方面的优势。
治疗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质增生,而是在于消除骨质增生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如果是急性期,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这不仅有效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而且还能为炎症的消散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要尽快用药,并控制病情的发展。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劳会刺激关节及周围组织再度炎变,而导致病情的复发。再者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练,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
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腰椎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过度的运动使腰椎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骼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椎骨质增生。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585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