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位置:首页  »  历史解密  »  中国历史  »  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日期:2022-11-26 21:00热度:加载中...

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巴伦斯班格 誓死保卫重庆 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回国后,前德国国防军上校霍斯特?巴伦斯班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和法尔肯豪森一样,巴伦斯班格也是一个老派的普鲁士军人,1 888年7月29日生于柏林,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一战中,他曾作为上尉连长转战西线战场,战后继续留在国防军中,1934年晋升为陆军上校。同年底,巴伦斯班格受聘来华,在法尔肯豪森手下工作。’一抗战中后期,巴伦斯班格最突出的表现在于1944年力阻蒋介石放弃重庆。

        1944年1 2月2日,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到了最后关头,日军逼至贵州独山,中国大后方震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魏德迈两次建议蒋介石迂都西康(今四川雅安),以避锋芒。巴伦斯班格坚决反对,他向蒋介石进言,迁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就国际形势而言,盟军和苏军已兵临纳粹德国本土,太平洋战场也是形势大好,此时中国政府若放弃陪都,将被世界耻笑,势必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再者,中国军队应集中一切力量投入贵州作战,万一贵州不守,还可在乌江上设防;

        第三,如果迁都,中国整个战争机器将产生混乱。巴伦斯班格用激将法刺激蒋介石:“您可以迂都西康。我作为贵国军事顾问愿意同重庆共存亡!”巴伦斯班格的劝阻终于坚定了蒋介石的信心,蒋介石在12月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若至万不得已时,乃坚守重庆,决与此城共存亡。以此决策既定,乃心神为之泰然矣。” 在巴伦斯班格等人协助下,蒋介石调集重兵对独山之敌进行反攻,1 2月8目终于收复独山,迫使日军退到河池。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抗战以来之险恶,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而战局亦转危为安,此则殊足引为自慰者。”1 945年1月,蒋介石打算破格提升巴伦斯班格为陆军中将,但他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他希望战后能回德国与家人团聚。 1946年,巴伦斯班格返回德国,令他悲痛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时作为国防军军官已阵亡在苏联。老年丧子的巴伦斯班格心情抑郁,1950年1月28日病逝。 赫兹伯格帮助中国人战胜疟疾 抗战期间,中国药品十分紧缺,连治疗疟疾的奎宁都很罕见,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德国军医赫兹伯格在中国大后方发明了一种代替奎宁的药品,拯救了众多中国人的生命。马丁?赫兹伯格1 894年出生于莱比锡,1932年来华前曾是德国国防军军医。1938年,纳粹德国急召在华顾问回国,赫兹伯格由于妻子是犹太人,拒绝回国,而是前往中国政府陪都重庆效命。 当时,疟疾在中国大后方流行,因战乱和缺少奎宁等因素,疟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赫兹伯格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终于在1 940年夏发明一种代替奎宁的药品,这种药品很快得到普及。为此,蒋介石亲自表彰赫兹伯格大夫。

        1 946年,赫兹伯格和犹太妻子返回德国前,中国政府送给他们一笔丰厚的奖金以示感谢。 战后,赫兹伯格在德国西部的布拉姆舍开诊所,他活到95岁才安然离世。 霍布里希 .阵亡于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日军在常德市郊河伏的中国军队阵地上,发现一具阵亡的白人军官尸体,日本兵从尸体上搜出一份证件,上面写着“弗兰克.霍布里希,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此事传到日军大本营,日本政府随即向东京的德国大使馆提出抗议。德国大使起初也不明白德国军官怎么会跑去指挥中国军队,后来得知这个阵亡的霍布里希就是1938年拒绝回国的德国军事顾问之一。

        1907年,霍布里希出生于德国鲁多尔施塔特,19岁参加德国国防军,1932年来华前已获得陆军中尉军衔。抗战爆发前,他在江南地区设计要塞工事,但这些国防工事在战争初期都被遗弃了。1938年6月,霍布里希拒绝返回纳粹德国,他认为长江上游江防要塞还未建成,他有义务帮助中国建立牢固的长江要塞群。他因此被德国国防军除名,随后中国政府授予他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

        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日军发动进攻。在霍布里希的坚持下,第57师师长余程万准许他前往常德市郊河伏进行实地观察。当时河伏的中国守军为第1 7 1团第2营,共500多人,虽然兵力薄弱,但霍布里希认为可以凭借工事与日军周旋,如不战而退入常德城,将打击部队士气。1 1月20日,日军第1 1 6师团在飞机掩护下,连续7次向河伏发起攻击,均被中国守军打退。22日,日军集中火炮对中国军队阵地轰击。营长袁自强见形势危急,劝霍布里希离开,但霍布里希誓与第2营共存亡。日军采取波浪式密集冲锋,中日两军反复争夺,霍布里希与袁自强都上一线拼杀。激战中,霍布里希被日军子弹击中,不幸阵亡。河伏一战,中国守军第2营除少数几人侥幸逃出外,全部殉国,为此,日军将领也颇为感慨:“尸山血河,非我大日本皇军所独有!。”(注:这句话源自台儿庄会战中日军的战报,不知道德国报纸如何会移花接木到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1946年,中国政府将霍布里希牺牲的消息通知了他在德国的家人,并为生活困窘的霍布里希家人送去抚恤金。

        施托茨纳 保障芷江战役通讯畅通 1945年4月,一名德国军人出现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里,他的任务是为参加芷江会战的中国军队保持通讯畅通和保密。这个德国人便是挂着中国陆军少将衔的埃里希.施托茨纳。施托茨纳生于1898年,参加过一战,1928年以德国国防军中尉身份来华。在中国服务10年后,施托茨纳本能地拒绝返回德国。作为一名通讯专家,他为中国通讯部队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芷江会战前,施托茨纳仔细研究了湘西地形,认定绵延300多千米的雪峰山事关重大,这道山脉无形中为防御方增加了不少便利,而且湘西河流纵横,即使日军越过雪峰山脉,进入芷江盆地,也必将陷入中国军队预设的火力网中。对通讯部队来说,只要保证指挥命令和战场实时情况上传下达,即便某些部队被日军暂时分割包围,也能坚持下来。施托茨纳将这些意见汇报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何应钦由此对芷江会战胜利充满信心。由于施托茨纳通讯保障得力,芷江机场的所有中美空军轮番出动,在湘西战区上空盘旋、扫射和轰炸,哪里有日军,哪里便火光冲天。到6月中旬,参加芷江战役的日军各部队基本退回原出发地域,芷江战役历时两月,终以日军溃退而告终。 1949年,施托茨纳随国民党逃往台湾岛,在那里以少将军衔退役。之后施托茨纳回到联邦德国,于1 976年去世。 

【相关文章】

征战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人

标签: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15604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