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的起源
日期:2022-11-27 18:40热度:加载中...
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是现存佛教的三大分支宗派,当时根据佛教从古印度向处传播的路线划分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而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同时受到了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影响,当时古印度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流派就是北传佛教,影响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然后进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而从南印度的海路传入中国南区地区,如云南,再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就是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虽然同出一脉,但是分属不同的体系,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法,而南传佛教属于小乘佛法,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佛教教义的区分上,汉传佛教归属的大乘佛法主张普渡众生,悲悯有情的精神境界,而南传佛教归属的小乘佛法则一直以来秉持人无我的小乘见解,托钵乞食在南传佛教国度是很常见的,而在汉传佛教的中国是很少见的,而且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在修习法门,佛法教育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各国民众对佛教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
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因为教义的不同,在相互沟通交流上一直有所隔阂,但是作为佛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都有着广泛的信众,能友好和平的促进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相互融合,是具有非常大德普世的法事。这不仅是宗教和政府的功德,也是万千信众的因缘。
1、汉传佛教的特点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经过中国中原地区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和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已经和本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汉传佛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和印度佛教,日本佛教等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汉传佛教的特点,从外在形式上就很能区分,国内出家僧侣都姓“释”,比如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这是因为佛教初传入中国时,晋朝的高僧道安法师有感于,出家人保留俗姓不符合出家人的本意,“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于是,后世出家人皆改姓“释”,汉传佛教的特点,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就是僧人不吃素,这和汉传佛教相近的日本佛教就不一样,日本佛教是没有持素的戒律的,而且印度佛教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也没有这个戒律,这就是汉传佛教的本地化特征了,原本,佛教在印度兴起时,佛教徒行乞时是不分荤素的,只要有施舍都会吃。
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没有荤素的区分,只是传入中国后,中国古代统治者在信仰佛教时,加入自己的信仰偏好,相传梁武帝敬佛,为母亲做法事时,见宫中僧侣吃肉有伤哀悼,于是就下令不许出家人吃荤,于是汉传佛教戒荤就流传下来了,这是汉传佛教和其它佛教的显著特点。在西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中,也没有持素的戒律,可以看出,佛教的发展是和当地的文化有很大影响的。
2、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印度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经过了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发展为具有本地化倾向的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教义上脱胎于印度佛教,但是在宗教形式,流派分支,修习法则等等方面,和最开始传播来的印度佛教已经有所不同,而且经过在中国几千年传播,汉传佛教更是发展了众多流派分支,这些流派都是从印度佛教的不同佛教典籍中分化来的。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也是本地化的产物,取自印度佛经里的“菩提萨埵”,含义是求道求大觉的人,求道之大心的人,与声闻、缘觉并称为三乘,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知名度,只要是信仰汉传佛教的,都会供奉这四位菩萨,也有单供一位的,因为这四位菩萨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有各自的信众,文殊菩萨,代表着聪明智慧,在书香人家供奉的较多,应化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通过西游记的普及,观音菩萨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意为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地藏菩萨是发大愿的象征,又称地藏王菩萨,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原型,应化道场在安徽的九华山。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同其它大乘佛教的关系亲疏,同为三大地理佛教的藏传佛教,虽然也和汉传佛教一样同归属于大乘佛教,却不信奉四大菩萨,根据本地同化的改变,有着和汉传佛教不样的信奉对象。
3、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
汉传佛教,是以印度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进行的本地化同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分出来的,目前主要有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受北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是北传佛教里主要的一支流派,并以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主,主张普渡众生,往生极乐的思想。而汉传佛教随着中国势力的扩张,也影响到了周边日本,朝鲜等国家。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一同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虽然也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和汉传佛教同出一脉,但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两者的流传区域不同,汉传佛教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中原地区流行,藏传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流行,两者在教义的选择上也稍微有所不同,汉传佛教主要修的是显宗,而藏传佛教主要是修的是密宗。虽然都是从大乘佛教分出来的,但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用通俗的语言说,可以这样理解,汉传佛教讲究佛教理论,主要以念经讲经为主,而藏传佛教注重实修,主张从经书中修炼自身,讲究实修。两者在佛教的教育上也有很大区别,藏传佛教讲究从小学佛,一生学佛,一般藏区的小孩出家入寺庙的时间在五六岁左右,而后要经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能出师讲经,而且在修行的时间中,并不局限于学佛讲经,和宗教相关的天文地理等都要修习,这和汉传佛教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4、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进行的和本地文化相适应的同化,从而形成了的一个佛教新分支,汉传佛教也归属于大乘佛教,在教义上主张普渡众生的宗教思想,讲究学佛念讲讲佛,注重佛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就从喜马拉雅山一侧的印度传过来,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深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信仰,进行了相适应的变革,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而缓慢的,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已经变成了汉传佛教,虽然渊源是印度佛教,但是在教义,宗教仪式,佛法研习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汉传佛教不是文化突变的结果,而应该是文化相适应的结果,汉传佛教前期在中国的传播,是经过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有力推崇才能扩展到民间去的。
根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是最早信仰汉传佛教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寺庙,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就是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印度高僧翻越喜马拉雅山来中国传教,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于是梁武帝就专门修建了白马寺供这些人居住,并在梁武帝的授意下,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而且梁武帝还下令汉传佛教的僧侣不能吃荤,这个戒律一直流传到现在,在佛教最开始阶段,不管印度还是外传国,僧侣是可以吃肉的,这也能说明,汉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根据本地的文化进行了适当改变,而具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明,任何一个文化传入本国,要想获得落地生根并长远发展,必须结合本地的文化进行自适应性改变,否则是融入不了本国文化信仰中的,这不仅仅只体现在宗教上,文学,音乐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
★汉传佛教的起源
标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