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位置:首页  »  周易解梦  »  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日期:2022-07-25 21:28热度:加载中...

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每年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我国民间有登高、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重阳酒等富有趣味的习俗,这些节俗基本上都经过数个朝代的丰富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宋代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

  宋朝的重阳糕分为很多种:最简单的叫“面糕”,用面粉拌糖,烫面蒸熟,切成菱形大块,最后用胭脂点色;稍复杂一些的叫“黄米糕”,一半面粉,一半糜子,加糖,加豆沙,分层铺放在模子里,洒上水,洒上油,上笼蒸熟,最后用柏枝装饰。

  还有一种“枣栗糕”,用米粉、面粉、枣泥、栗黄(板栗煮熟、去壳、去膜、捣泥)混合,作为糕馅儿,底层用米糕垫底,顶层用石榴装饰,蒸熟之后,片成薄片,再拼出花式图案;又有一种“饵公式糕”,做法不详,但主料是黑黍米、枣泥和豆沙。

  现代江浙人过重阳,喜欢在重阳糕上插小旗,这其实也是宋朝遗风。《东京梦华录》载:“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遗送,上插剪彩小旗。”可见宋朝市民也有用小旗来装饰重阳糕以增添喜庆色彩的喜好。

  但宋朝人不仅仅在重阳糕上插小旗,还喜欢在大号重阳糕之上,叠置一些造型奇特的小重阳糕,例如捏成小鹿形状的糕点和捏成大象造型的糕点,前者叫“食鹿糕”,寓意来年“食禄”,也就是可以做官的意思;后者叫“万象糕”,寓意“万象高”,意思是万事如意,运程一年比一年高。

  另据南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九月初九天刚刚亮的时候,大人早早地蒸好重阳糕,先切一片放凉,等到孩子起床,将这片重阳糕和一枚柿子贴到孩子头上,让孩子掰着吃,寓意为“百事高(掰柿糕)”。

【相关文章】

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宋代重阳节要戴花 男女有别

宋代重阳节习俗 即使不便也要登高

宋代重阳节欢乐多 最多可放假四天

宋代重阳节习俗简介

标签:宋代  重阳节  习俗  花样    多的  重阳    每年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5740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