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认为日月代表着阴阳,二者达到和谐才能保证万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对祭祀日月相当重视,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传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礼仪流传到民间,时间也移到了距离秋分最近的月圆之日——中秋。在我国民间,中秋祭月是由女性主导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祭月,是古代中国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中国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中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乞求月神赐福,最初是男女都可以拜,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至明清时期,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拜月亮变成了女人的专利,而且以成年妇女为主。
祭月时,仪式也颇为正式,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祭月曾是中秋节最主要的祭祀活动之一,中秋月圆夜,人们在院子里朝向月光放置一张供桌,供桌的前面挂着“月宫神马”画像,上面绘有太阴星君、月宫和玉兔捣药,供桌上要摆放水果、月饼、酒杯、香炉等来祭拜。
在山东地区,女人们祭月时还要祷告,这个环节一般由家中年长的女性来进行,边磕头边说:“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向月亮表达诚敬之意。
在古代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由女性负责的祭祀非常少见,中秋祭月由女性主导,大概是因为古人认为太阳主阳,月亮主阴,又向来以男子为阳,女子为阴之故。
既然月亮主阴,又代表女神,应与女子有关,因此当中秋夜的月亮达到最亮、最圆的状态,就该由代表“阴”的女人来主导祭祀了。男子们不参与祭月,但是可以在一旁观礼。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5748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