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做胸透或者胸片检查都可以检查出来,胸片更为清楚一些?。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验如血液、尿、便、血沉、肝肾功能入院时常规检查1次,异常者复查,出院时再复查1次;肝、肾功能每月复查1次。痰结核菌检查入院连续3次,涂片法耐酸染色镜检,以后每月至少复查1次。必要的非常规检查中,痰做结核菌培养、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核菌阴性者可做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抗结核抗体检查。疑有继发感染者痰做普通细菌、真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胸部X线检查
入院患者应有近期(1周内)胸部后前位照片,必要时作侧位、前弓位、体层照片。治疗中每2个月与出院时胸片检查。胸透每月1次,或必要时进行。根据需要行胸部CT检查。
3.其他检查
按病情需要作结核菌素试验,纤维支气管镜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胸腔镜,纵隔镜,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眼底镜,喉镜等检查。
1、标准;化疗与短程化疗
过去常规采用12~18个月疗法,称为:标准化疗,但因疗程过长,许多患者不能完成,疗效受到限制。自利福平问世后,与其他药物联用,发现6~9个月疗法(短程化疗)与标准化疗效果相同,故目前广泛采用短程化疗,但该方案中要求必须包括两种杀菌药物,异烟肼及利福平,具有较强杀菌(对A菌群)及灭菌(对B、C菌群)效果。
2、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
实验表明,结核菌与药物接触数小时后,常延缓数天生长。因此,有规律地每周用药3次(间歇用药),能达到与每天用药同样的效果。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强化阶段),以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巩固阶段),其效果与每日用药基本相同,有利于监督用药,保证完成全程化疗。使用每周3次用药的间歇疗法时,仍应联合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适当加大;但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等不良反应较多,每次用药剂量不宜增加。
3、督导用药
抗结核用药至少半年,偶需长达一年半,患者常难以坚持。医护人员按时督促用药,加强访视,取得患者合作尤为必要。强化阶段每日一次用药,即可形成高峰血药浓度,较每日分次用药疗效尤佳,且方便患者,提高患者坚持用药率及完成全程。
对症护理
1、最好给病人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病人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
2、病人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病人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至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或3%的来苏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2小时。
3、病人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五、结核病人隔离最好方法是去肺结核专科医院住院隔离,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家庭,也有益于社会。
5、慎用镇咳药、镇静药,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保证呼吸道通畅。
6、对肝功能和消化功能差的病人可适当限制摄入脂肪量,以减少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一般护理
1、要予以关心和耐心解释,保持镇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2、病人应安静休息,宜向患侧卧位。
3、饮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每次进食应温凉且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病人突然在咯血过程中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或咯血不畅,应立即抱起病人双脚,呈倒立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并尽快就地挖出或吸出口鼻。咽喉部血块,同时尽快通知急救中心或社区医疗人员,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搬动或转送。
一、结核菌引起肺结核
属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其中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牛型感染少见。最简便的灭菌方法是直接焚毁带有病菌的痰纸。结核菌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时,生长成可见的菌落一般需4~6周,至少亦需3周。
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前两型(尤以人型,标准菌株H37Rv)为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人型与牛型菌形态相似,对豚鼠均有较强致病力,但人型菌对家兔免疫致病力则远较牛型菌为强。人型菌可产生烟酸,而牛型菌的烟酸试验多呈阴性。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菌的牛服,可能引起肠道结核感染。
二、肺结核感染途径
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液。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啑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小于10&mug的痰滴可进入肺泡腔,或因其重量轻而飘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被吸入引起感染。
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量、毒力弱的结核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杀灭。仅当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感染后才能发病。
其他感染途径,如经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很少见。
三、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人体免疫力及变态反应性、结核菌入侵的数量及其毒力,与结核病变的性质、范围,从一种病理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可能性与速度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病变过程相当复杂,基本病理变化亦不一定全部出现在结核患者的肺部。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表现为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早期渗出性病变中有嗜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被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所代替。在大单核细胞内可见到吞入的结核菌。渗出性病变通常出现在结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恶化时,亦可见于浆膜结核。当病情好转时,渗出性病变可完全消散吸收。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开始时可有一短暂的渗出阶段。当大单核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称: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聚集成团,中央可出现朗汉斯巨细胞。后者可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在其外围常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核也因此得名。结核结节中通常不易找到结核菌。增生为主的病变多发生在菌量较少、人体细胞介导免疫占优势的情况下。
(三)变质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
常发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若机体抵抗力降低、菌量过多、变态反应强烈,渗出性病变中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繁殖,使细胞混浊肿胀后,发生脂肪变性,溶解碎裂,直至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死后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因含多量脂质使病灶在肉眼观察下呈黄灰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镜检可见一片凝固的、染成伊红色的、无结核的坏死组织。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413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