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的药物
如美加明、六甲溴铵等,应当禁用或慎用。
抗组胺药
如盐酸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布可立嗪、美克洛嗪、苯茚胺等也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能升高眼压,加重青光眼患者病情,因此慎用。
抗震颤麻痹药
苯海索(安坦)、丙环定(卡马特灵,开马君)、甲磺酸苯扎托品(苄托品)、左旋多巴、比哌立登(安克痉)、金刚烷胺(金刚胺)等药物也有中枢抗胆碱作用。
抗胆碱药
主要有阿托品及其衍生物如东莨菪碱、颠茄、洋金花、曼陀罗以及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溴甲胺太林(溴苯辛)、格隆溴铵(胃长灵)、奥芬贝那替秦(胃复康)、溴甲阿托品(胃疡平)等。
扩张血管药
主要有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长效硝酸甘油、戊四硝酸(亚硝酸异戊酯)、异山梨酯(消心痛)等。这类药物在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也扩张视网膜血管,促使房水生成增多,增加眼压,同时眼内血管扩张也容易导致狭窄的前房角关闭。因此,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要慎用。
苯二氮卓类
如安定、及其安定衍生物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这类药物同时又有及松弛作用,会加重前房角狭窄,甚至鼻塞,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需禁用或慎用。
抗癫痫药物
如卡马西平,可以使眼压增高,故禁用。
抗精神失常的药物
盐酸氯丙嗪,青光眼患者慎用。
非麻醉性镇痛药
苯噻啶,青光眼患者慎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如乙酰普鲁卡因胺和异脉停,有抗胆碱样作用,故禁用。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快,症状明显,往往患眼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疼,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而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颅脑疾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或仅有短暂的虹视及轻度视物模糊。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过度劳累或剧烈情绪波动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相当一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整个患病过程中除了晚期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之外无任何其它症状。
正是由于青光眼发病过程有相当的隐蔽性,所以主动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避免青光眼性的失明是非常必要的。
视力下降
急性发作期的视力多系急剧下降,严重者仅见眼前系数,甚至只留光感。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角膜水肿,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面,由于高眼压引起视神经普遍性缺血。如果持续高眼压不解除,不久即可造成失明。眼压如能迅速下降,视力可以明显改善,甚至于个别失明数周的病例,手术降压之后,还可以恢复一些有用视力。
疼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引起的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可以有感觉眼部不适及眼周围胀感以至于最严重的眼痛和头痛。通常眼局部充血越明显,疼痛越严重。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亦可局限于眼部或者扩展反射到前额、耳部、上颌窦及牙齿等处。如不细心检查,容易造成误诊,值得注意。
眼压
急性发作期眼压升高系突然发生的。一般均在5.20kPa(40mmHg)以上,个别严重病例,可达13.4kPa(100mmHg)以上。对于这类病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于24~48h内即可造成失明,有人称它为暴发性青光眼。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例,由于高眼压所致的瞳孔散大,可使瞳孔阻滞解除,未经治疗,眼压可以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多数病例需经治疗,可使眼压下降。
充血
开始眼压升高时,不一定合并眼球表层充血。如果眼压持续升高,并超过眼内静脉压时,即发生静脉充血,开始为轻度睫状充血,继而全部结膜及巩膜充血。有时可出现轻度结膜水肿,甚至眼睑水肿。虹膜血管也会出现充盈。当发生充血之后,就可能出现房水闪辉,并开始疼痛。
角膜水肿
急性发作期患者几乎全部主诉视物模糊及虹视,这是由于眼压突然升高引起角膜水肿所致。它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指征之一。角膜水肿倾向于累及全角膜,但也有仅中央部水肿而周边部正常者。如果眼压升高至5.20kPa(40mmHg)以上,即可出现角膜水肿。但是眼压缓慢升高者,经过数月至数年,眼压虽达9.23~10.87kPa(70~80mmHg),仍不发生角膜水肿。另一方面,一些病例病情严重,且已持续24h以上,虽经治疗使眼压下降,但角膜水肿仍继续存在,以裂隙灯显微镜作光学切面检查,可见角膜厚度增加,合并后弹力层皱褶,一般经过一次急性发作后角膜内皮数可减少33%。经过数天甚至数周以后,角膜才逐渐透明。局部滴甘油之后,仍不易使之清晰,就是使用高渗剂也不容易改变这种角膜水肿状态,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房水经过受损害的内皮侵入角膜之结果。因此角膜的透明度有赖于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
急性发作期的角膜混浊除由于角膜上皮水肿外,还由于突然眼压升高使角膜板层扩张,中断其光学连续性。混浊角膜的作用就像一个衍射光栅(diffraction grating)将白色光线分裂成为彩虹样的颜色成分,引起典型的彩环(蓝、紫、绿色最近光源),也就是虹视症。任何眼屈光间质的混浊,如瞳孔区角膜面的黏液、角膜瘢痕、低压性角膜水肿、晶状体初期混浊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等,都可以引起灯光周围类似晕轮之发光,但一般说来没有颜色出现。
瞳孔散大
由于眼压升高超过动脉灌注压水平时可导致瞳孔括约肌麻痹或部分括约肌萎缩,结果出现瞳孔散大,这是青光眼与虹膜睫状体炎重要鉴别点之一。瞳孔中度散大呈垂直椭圆形。瞳孔常呈固定状态,光反应及集合反应均消失。一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出现这样的瞳孔改变。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例降压后瞳孔可恢复常态。眼压特别高且合并明显周边虹膜前粘连者,虽施手术或药物治疗使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但终身瞳孔保持散大状态。
虹膜萎缩
在高眼压状态下,供给虹膜的动脉可能发生局部循环障碍,结果局部缺血,以至发生节段性虹膜基质萎缩,有时上皮层也萎缩。通常发生于上方虹膜,其他部分也可出现。接近瞳孔缘之萎缩比较明显。另一些病例由于持续性高眼压的影响,引起虹膜普遍缺血,虹膜也出现普通萎缩。萎缩区之虹膜表面附着尘状色素颗粒。虹膜薄甚至前后房可以贯通。这种虹膜完全萎缩区如果发生在近瞳孔缘部分,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防止瞳孔阻滞的形成,故能防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再发生。因而勿需施周边虹膜切除术即可达到青光眼治愈之目的。
1、抑制醛糖还原酶
葡萄糖代谢紊乱是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之一。其中,山梨醇因缺乏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而聚集于细胞内形成晶状体混浊已得到证实。故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已成为治疗白内障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外已发现数十种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国内亦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如不溶性和高分子蛋白含量。
2、提供营养成分直接作用眼部
由于药物吸收作用,通过身体内部吸收足够的养分渗入血液,微循环直接提供各种急需养分作用与眼部,另一部分养分和水分,通过使用美国瞳仁眼贴,直接通过皮肤表面吸收后渗透与眼部,直达眼睛病患部位;疏通眼部毛细血管,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修复眼部受损细胞;同时能保证视网膜、晶状体、视觉神经得到充足的营养,保证眼部代谢正常进行。
3、抗氧化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氧化损伤后白内障晶状体中形成了二硫化物、甲硫氨酸、碘基丙氨酸以及高分子量可还原的聚合物,细胞浆-细胞膜蛋白中存在可还原键;白内障晶状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氧化型谷胱甘肽与蛋白质结合的混合二硫化物增加;细胞膜崩解,丙二醛形成,对氧化敏感的代谢活力减低,潜在性氧化物的浓度升高。临床上随着年龄的老化,晶状体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晶状体变黄提示有色素积聚;高分子蛋白质增加使透明度减低;蛋白质结构改变使某些活性基团显露,这些改变更易受到氧化的损害。所以当前许多中药研究都是从提高晶状体抗氧化机能入手,利用抗氧化剂或抗氧化酶激活剂来消除或中和晶状体中的氧化产物,从而阻止或逆转晶状体生化改变
中医对老年青光眼如何治疗?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法和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等,专家介绍如下所示:
①针灸法:针灸对于青光眼,尤其是急性发作时,有显著止痛效果,同时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降眼压作用,并与其他治疗法有协同作用,而中晚期青光眼,通过针灸法可提高视功能。因此,针灸法可作为青光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之一。
②外治法:以外用药治疗为主。
③内治法:内治法强调辨证论治。通过中苭治疗,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得救治。总的看来,中医认为五风内障属严重眼疾,预后不佳。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qubk.cn/view/7475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